当前位置: 平山县 >再读阮章竞
时间:2023/2/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再读阮章竞

———简论阮章竞的诗

王学忠

阮章竞是中国百年新诗史绕不开的重要诗人,与其他的重要诗人贺敬之、李季、郭小川等,都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优秀践行者。他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与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号称诗坛双壁,真实地反映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农村妇女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她们的哀怨、幻想与觉醒;他创作的讴歌包钢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诗歌《白云鄂博交响诗》《勘探者之歌》《新塞外行》《钢都颂》等,被茅盾赞誉为“想象奔放,诗句明丽,格调豪迈……表现了我们这时代丰富多彩的新生活”。这些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红色经典,其优秀,成功,生动感人,缘自他在太行山区漳河岸边1年的生活、战斗经历,缘自他扎根包钢年多的生活、工作经历,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原生态的真和美。

生气勃勃的新中国文艺队伍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针对什么是革命文艺?革命文艺家应该怎样创作作了详尽的阐述:“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全国各条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也迎来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春天,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家,写出了反映人民生活、抒发人民情感的优秀文艺作品:柳青深入陕西农村扎根长安皇甫村14年,写出了再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巨著《创业史》;草明把户口迁到鞍钢一干就是1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鞍钢人,写出长篇小说《火车头》《乘风破浪》、中篇小说《原动力》《绝地》等,是迄今中国作家中书写工业题材最多的作家;丁玲在河北参加了好几个村子的土改,与干部群众一起学习政策、制定方案,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浓缩为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小说,荣获了斯大林文学奖;同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周立波,为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重回老家湖南益阳当起了农民,每天到菜园子里浇菜、泼粪,锄草,与那里的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4年多。

诗歌有着反映生活的“短平快”优势,郭小川深入东北林区时写出了《林区三唱》、深入福建沿海时写出了《甘蔗林·青纱帐》、他生命最后的年在天津静海写出了《团泊洼的秋天》。这些在“深入生活”、“投入火热的斗争”中产生的作品,至今读来依然使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阮章竞则来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厂,从年11月到年12月,扎根沸腾的矿山、繁忙的车间。与那里的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劳动,一边用充满激情的笔先后写出了长诗《白云鄂博交响诗》《勘探者之歌》,组诗《新塞外行》(20首)、《钢都颂》(11首)、《万里东风古塞红》(9首),以及更多的报告文学作品《矿山医生》《他们只有一把铁钳》《将以凯歌报祖国——建设中的包钢》等,还写了大量的现场笔记《矿山笔记四则》《高炉工地笔记五则》《水源地笔记》等等,这些作品及时真实地反映了包钢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将包钢第一代建设者伟岸身躯和光辉业绩载入史册。

诗人艾青在《诗论·生活》中写道:“所谓‘体验生活’是必须有极大的努力才能成功的,决不是毫无感应地生活在里面就能成功的。‘体验生活’必须把艺术家的心里活动也溶浸在生活里面,而不是在生活里做一次‘盲目飞行’”。艾青说的“盲目飞行”,就是今天的那些所谓的“文艺下基层,欢乐进万家”、“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购农家特产”的装样子、走过场,没有带着心、更没有动真情的“体验生活”。真正的“体验生活”必须深入到基层、底层,不仅身入,还要心入,“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把艺术家的心里活动溶浸在生活里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12月,阮章竞逝世17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阮章竞诗文集《熊熊炉火照天赤》,集中收录了他在包钢深入生活时写的大部分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包钢党委书记魏栓师代表全体包钢人撰写了序言,序言中写道:“他将三年多艺术时光献给了包钢,写下了《虹霓集》《迎春橘颂》《勘探者之歌》《白云鄂博交响诗》等大量诗歌,以及报告文学和纪录电影脚本,为包钢留下了文学瑰宝,让优美的赞歌和钢铁般的铿锵的作品,至今在文坛流传。”文中还称阮章竞是“包钢创业的亲历者”,“包钢文化的使者”,“包钢精神的奠基人”。

阮章竞在包钢三年多的时间里,所写的大量的诗文,不但宣传了包钢精神,也通过那些诗文让全国人民认识了包钢,认识了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创业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中国有句谚语,“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尝过了,便知苦辣酸甜。文艺家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踏踏实实地深入到群众中,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呼一吸与那里的群众连在一起,写出来的作品,才真实可信,也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著名剧作家贺敬之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以及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闻,把艺术家的心里活动溶浸在了生活里,创作了歌剧《白毛女》,这一“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证据确凿的基本事实。

在旧中国,妇女头上不仅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另外还压着族权、父权、夫权三座大山。阮章竞长期生活在太行山区的漳河岸边,对那里的妇女所受得压迫镂心刻骨,于是,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漳河水》,通过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她们从幻想、哀怨到觉醒、斗争的转变过程,以及新旧两个社会里不同社会道路和不同历史命运。那些出嫁前的妇女,在家庭中由于被族权、父权压迫,嫁人如同“押宝”:“押宝押在哪一宝,/是黑是红鬼知道”当“三月里,桃杏花儿开,/押的宝子揭了盖”她们的命运也见了分晓:“荷荷配了个‘半封建’,/天天眼泪流满脸!”;“苓苓许了个狠心郎,/连打带骂捎上娘”;“紫金英嫁了个痨病汉,/一年不到守空房”。不幸的婚姻,使她们原本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直到那一天“毛主席领导把天地翻”,生活在太行山区漳河岸边一群穷姐妹才翻了身,“拿上铁锤带上凿,/石壁刻上支自由歌”。她们怀着从未有过的喜悦,高唱“共产党、毛泽东,/光明福根遍地种”,“漳河发水出了槽,/冲坍封建的大古牢!”,荷荷“沙里淘金水里淘,/荷荷看中王三好”,苓苓的那个“狠心郎”也改变了模样,“二老怪今天来认错,/不该压迫好老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紫金英,毅然决定与那个所谓的“相好的人”分手,“以后别再上我门,/紫金英要重新再做人”。

如何体验生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这些同志都应该和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毛主席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对我们一切的文艺家手把手地教,苦口婆心地劝,希望他们通过体验生活,写出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群众喜闻乐见优秀的文艺作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是真正的文艺鉴赏家,文艺家写出的文艺作品,若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离不开两条:一条是艺术,另一条是生活,二则缺一不可,结合得好,珠联璧合,结合得不好,缺少生活的艺术如同空中楼阁。

为了使自己的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创作出更充实、更丰富,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阮章竞再次主动请缨,深入到正在筹建的内蒙古包头钢铁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线。阮章竞在包钢”深入生活“期间,还担任着中共包钢党委宣传部部长,负责协助包钢主要领导搞矿石原料试验、调集干部、招收员工、进行设计审查等工作。他在一首题为《新塞外行》的诗中,写下了来到新岗位后的心境:“春雷惊醒了昏睡的土地,/黄河唱出了桃汛的歌声。/我要拨响最高的强音,/赶走那条古老的黑影。/迎接美好的春天丽日,/唱一曲今天的塞外行。”为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创业者放声歌唱。

在包钢三年多的时间里,阮章竞与那里的工人汗流在一起,心贴在一起,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那首《钢铁的誓言》,发出了他肺腑之声:“在搅拌站里,/在火炉旁边,/在六米深的基础坑中,/在吊车操纵台上面,/在拥挤的饭堂里,/在宿舍的灯光前,/师傅对徒弟,/青年对着老年,/举起泥油沾满的拳头:/‘一定要在十五年后,/叫钢铁替我们发言!’”。那一年是年,全国钢产总量55万吨,十五年后增长了四倍多,达到28万吨。创业的艰辛和成果不言而喻。阮章竞是那个时代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见证了我们的党在那场伟大建设中的作用和丰功伟绩:“党领导我们走的每一段路上,/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历史的勋章。”那是一枚光辉灿烂的勋章,戴在党和人民的胸前,戴在包钢那一代建设者的胸前。

艾青《诗论·服役》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不对人类命运发空洞的预言,不以先知者的口吻说:‘你们跟我来!’而是置身在探求出路的人群当中,共呼吸,共悲欢,共思虑,共生死,那样才能使自己的歌成为发自人类的最真实的呼声。”阮章竞便是“置身在探求出路的人群当中”的一个,他的诗用深入生活的实践,与人民群众共呼吸,共悲欢,共思虑,共生死,“使自己的歌成为发自人类的最真实的呼声”,伪造不得。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人抛出一句当时很撩人的话:“铁饭碗助长了职工的惰性,削弱了企业的活力”要“砸烂铁饭碗”!并以此为借口,一夜间让国企“转型”,公有变私有。宋代刘过《健康狱中上吴居父》中有句话,“虽有百口而莫辨其辜”,说你懒你就懒不懒也懒,一百张嘴岂能洗冤?孰是孰非,阮章竞用他记录时代的诗文做了回答。他的一则现场笔记《同志》记下了这样一幕:笔记写的是工友间的一次争吵,“在包钢高炉安装工地,一个叫孙建的焊工连续干了四十多个小时,四五次夺他的焊枪都不肯休息,最后,班长强迫他回去睡觉,可孙建回去不大一会儿又返了回来,班长王文涛见他又回来说:“你不是去睡觉了?”孙建说:“睡好了。”王文涛说:“刚回去就睡好了?回去!”孙建很不满意地说:“我睡不着为啥非叫我睡!”王文涛强硬地说:“睡不着也要回去睡!”孙建马上顶起来:“你也没有睡,为什么不回去?”就这样,王文涛给将住军,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则笔记记于年10月25日。

组诗《钢都颂》(11首)里还写了一位开吊车的姑娘:《七十多米的吊车,/一个姑娘在攀高塔;/进了悬空的操纵室,/挥动钢臂拨云霞。”,“姑娘上下爬铁塔,/好像松鼠跳丫杈。”,“雄鹰就在身旁飞,/只想伸手去逮住它!”,“姑娘写信告妈妈,我在天空逗云耍/七十多米的塔吊下,钢板画着枝马兰花”(《一枝马兰花》)。这位刚从学校分配到包钢的女学生,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对高空的惧怕,练成一个刚强、泼辣、乐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读了这些诗和文,那些胡言“铁饭碗助长了职工的惰性”的人不知如何作答。

多才多艺多面手

认识阮章竞并产生崇敬之情,缘于读他的诗,读他在太行山区漳河岸边生活、战斗时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由于本人就生活在离漳河不远的安阳,对他诗中出现的那些家乡土语、方言,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拉近了我与诗中人物的距离,与诗中景物的距离,与诗人阮章竞的距离和感情。如旧社会形容妇女在家中的地位:“老婆是墙上一层泥,/你要死了我再娶。”苓苓与二老怪的对话:“一汤一饭想着他饥,/一冷一热惦着他衣”,“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缝衣做饭纺线线,/天明忙到二更天”,“推罢碾来又推磨,/不顺他眼都是俺错”,“女人是男人的破棉袄,/冷就披,热就脱,/不用就扔角落”。

不单是阮章竞的诗让我读到了家乡的亲切感,拉近了我与这位诗人的情感距离。记得年的5月,在安徽安庆的一次国际诗会上,他的女儿阮援朝送给我一本《阮章竞绘画纂刻选》,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画家的阮章竞。以前只知道他是诗人,写出了《漳河水》《胡杨泪》《圈套》;他是作家,写出了小说《清晨》《民兵王小旦》《霜天》;他是剧作家,写出了《赤叶河》《未成熟的庄稼》《和尚岭》和《在时代的列车上》。此时此刻,手捧他的这本装帧设计十分漂亮的绘画纂刻,才知道他还是一位画家、篆刻家。打开书页,当我品赏到第20和21页时,一幅十分熟悉的油画棒速写画映入眼帘:“哦,安阳天宁寺。”这是我居住的城市安阳代表性古建筑,也叫文峰塔。此塔风格独特,距今一千多年,分五层由下而上逐渐增大,呈伞状。赵朴初曾登塔赋诗:“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再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画的左上方,还配有他在太行山区生活、战斗时写的一首诗:“太行山上青青树,/谁是山河之主?/四问翠岩窝铺,/齐答:工、贫、雇。”(《桃园忆故人·鼙鼓》)是啊,山河的主人,是劳动人民!阮章竞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文艺家,他的诗写的是人民,小说、剧本写的是人民,他的画画的也是人民。他的画多是现场写生,创作在战场、工地、开会出差的途中:有《太行黄崖洞》(八路军在太行山里的兵工厂),《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处》《叶坪》《长征出发点》《瑞金云龙桥》《井冈山道上》《黄洋界》等,书中还收入了他的40多方纂刻,有《江山如此多娇》《为革命读书》,用包钢白云鄂博出的第一炉铜刻的《章竞诗草》,还有为纪念他十三岁当油漆学徒给师傅烧火做饭刻的《十三岁火头军》。

阮章竞爱上画画始于在油漆店做学徒,后来他来到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做美工,靠画工手艺为生。诗歌创作中,常常在诗中插画,诗与画联袂而生。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作家十人画展”,著名艺术教育家、版画家彦涵对他画的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章竞同志的画几乎全部以写生为基础,在现场写生是他的全画题材的源头。这也形成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视觉、特点,即作品保留了生动的现场写生感觉,一草一木无不是身临其境的实际感觉。”阮章竞年2月不幸去世,《阮章竞绘画篆刻选》出版于年7月,他生前没有看到这本大书的出版,也许是他的遗憾。在他去世后,他的遗稿,以及对他研究的书籍还相继出版了多种,如诗集《晚号集》《四月的哈瓦那》《熊熊炉火照天赤》;回忆录《故乡岁月》《异乡岁月》和《阮章竞太行山的笔记手稿四种》《阮章竞笔记手稿87册》等,这或许又是对他的慰藉。

阮章竞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同时也是文艺战线上党的优秀工作者和领导人,他的每一首诗,每一篇小说、散文,每一幅画都是践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成果,抒发了他对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去世后出版的《晚号集》中收入了他晚年写的一组短诗《枕畔吟》,诗中倾诉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不已:“我快是一盘枯藤,/恃着尚有青枝的树身,/尚有长着青枝的树干,/只要你能支撑我,/我就不塌倒泥尘,/粉身碎骨,/化为灰烬。”(《枯藤恃》)另一首《微弱的光》:“心中要有丁点的日光,/说明我心没有衰退,/只要微光永无消失,/我就不会无所作为。”都深深地表达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贞不渝的情怀。

——EN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3606.html
------分隔线----------------------------